ETF風險高嗎?需注意哪些ETF風險?投資新手必看的4大ETF風險解析

目錄
ETF風險,投資,投資ETF

圖片來源:Canva

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是近年來相當受歡迎的投資工具,特別受到許多投資新手的青睞。你是不是聽過很多人說「ETF很安全」、「ETF很簡單」、「ETF適合新手」?

因為它具有分散風險、低費用,以及操作簡便等特性,讓投資人認為ETF是「最簡單的理財方式」。

但事實上,ETF並非萬能,也不是沒有風險。本文將從四大面向,深入剖析ETF潛藏的投資風險,並提供避雷與對應建議,幫助你成為聰明、更有策略的ETF投資人。

ETF風險,投資,投資ETF

圖片來源:Canva

ETF風險一、ETF市場與交易有哪些風險?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ETF最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它結合「基金的分散性」與「股票的交易彈性」。

然而這樣的設計也讓它同時暴露於市場劇烈波動,和操作行為所產生的風險。這一類風險對新手特別致命,因為它們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悄悄侵蝕你的投資報酬。

股市下跌時,ETF同步承受損失

ETF的本質是追蹤很多的股票或指數,因此它無法脫離整體市場的大環境。一旦市場進入空頭或遭逢系統性風險,ETF的價格也會同步下跌。簡單來說,市場跌,它也跌。

許多新手誤以為ETF分散風險就等於「風險小」,但其實只要是股票型ETF,仍會受市場波動劇烈影響。例如,公開資訊觀測站相關研究,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即使持有高評價的ETF,像是0050(台灣50),一樣也面臨短線大幅下挫的壓力。

所以別以為買ETF就能避掉風險,若想減緩波動風險,可選擇配置部分債券型ETF,或採取定期定額方式進場,平滑進場成本。

頻繁交易導致實質報酬降低

金管會指出,ETF交易的靈活性讓人很容易一時衝動就買進賣出,且頻繁買進賣出背後也藏著兩大風險:手續費與稅負

雖然單筆ETF的手續費比起傳統基金低很多,但日積月累起來仍會吃掉你的報酬;加上每次賣出可能產生的資本利得稅、證交稅,這些都會降低整體投資報酬。

此外,短線操作容易導致「追高殺低」的行為,錯失原本ETF設計所帶來的長期累積效果。記住:ETF是長跑選手,不是賽道短衝型選手,真正的報酬來自時間和複利的加成。

ETF風險,投資,投資ETF

圖片來源:Canva

ETF風險二、ETF產品本身隱藏什麼特性的風險?

除了市場波動本身外,ETF的設計結構也潛藏著不容忽視的風險。有些ETF看似類型相似,但是追蹤標的、操作策略都不一樣。

尤其是主題型、槓桿型ETF,對新手而言更容易落入高風險區而不自知。接下來,我將拆解這些產品內部的風險構造,協助你看清潛藏的「內建陷阱」。

追蹤差造成實際報酬與預期不符 

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指的是ETF實際報酬與其追蹤指數報酬之間的差距。理論上,ETF應該要緊密追蹤指數,但現實中因為管理費用、現金部位或再平衡的時間差,常出現報酬偏離現象。

這在長期投資時會累積成明顯落差,尤其對追求精準追蹤績效的投資人而言,這是一個容易忽略但實質影響報酬的重要因素。

簡單來說,追蹤誤差就是,ETF應該要「照著指數走」,但現實中,它常常會走偏一點點。可能因為管理費、換股票的時間差、現金沒用完之類的小東西,讓你預期賺10%,實際只賺8%。

折溢價導致投資成本浮動

ETF的市價來自市場供需,與基金實際資產價值(NAV)可能產生差距,形成折價或溢價。當ETF溢價交易時,投資人可能高於其真實價值買入;若後續價格回歸淨值,將產生虧損(簡單來說,就是買貴)。

常見的案例像是,熱門主題型ETF在追捧時期常出現溢價5%以上。熟悉折溢價狀況,並參考「折溢價幅度」指標,有助於投資時選擇合理的進場點。

主題型ETF產業集中風險

主題型ETF往往集中投資在某一類型產業,如半導體、AI、生技等。這些ETF雖然具備成長性,但風險也集中在特定產業的循環上,當該產業遭逢逆風時,整體ETF表現將大幅受挫。

例如,2022年科技股修正,許多AI和元宇宙概念ETF跌幅超過30%。對新手而言,過度依賴主題型ETF容易在熱潮退去後遭遇重大損失。

槓桿型ETF劇烈波動風險

槓桿型ETF透過金融衍生品放大指數日內波動,有些產品標榜「兩倍」、「三倍」漲跌幅,吸引短線操作族群。然而這類產品風險極高,尤其在波動市場中,會出現「時間虧損效應」(decay),讓長期持有者面臨與指數表現不成比例的損失。

例如元大S&P原油正2 ETF,就曾經因為原油價格暴跌和槓桿效應疊加,淨值幾乎歸零。槓桿ETF比較適合進階投資人短期操作,不建議新手長期持有。

ETF風險二,重點懶人包整理

名詞定義風險
追蹤差ETF沒貼緊指數預期賺的沒賺到
折溢價市場價格不等於真實價值容易買貴、賣虧
主題型ETF投資在特定產業太集中,產業崩整包跌
槓桿型ETF放大漲跌幅小波動可能大虧損

ETF風險三、有哪些常忽略的隱性風險?

表面上看來風平浪靜的ETF,實際上仍藏有許多不易察覺的隱性風險。這些風險不像價格波動那麼明顯,卻可能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對投資成果造成長期的侵蝕。

接下來,我們將介紹三個最常被忽略,卻又非常關鍵的風險來源。

流動性風險  

ETF的流動性取決於兩個面向:其本身在市場的成交量,以及其所追蹤標的的流動性。若ETF的成交量稀少,或標的資產難以快速買賣,當投資人想出場時可能會出現滑價或成交困難,特別在市場波動期間更為明顯。

曾有投資人因買入小型、冷門ETF,結果在賣出時面臨價格折讓超過3%的情況。投資人應優先選擇成交量穩定、資產規模大的ETF,以避免流動性陷阱。

匯率風險

當你投資的ETF包含國際資產,特別是美國、歐洲或新興市場,就會暴露在匯率變動的風險中。即使標的資產上漲,若新台幣升值,換算回來的淨值可能反而縮水。

換句話說,假設你在美國賺了100美金,本來台幣匯率是1:30,你以為可以換3000元,結果回台灣那天,台幣變強(匯率變1:27),你只換到2700元!

所以ETF裡如果有買到美國或海外的東西,也會這樣。若不願承擔此一風險,可選擇「有匯率避險」的ETF,但避險要付費,賺的也會變少一點。

利率風險

利率變動對債券型ETF的影響尤其明顯。當市場利率上升,舊有債券的吸引力下降,其價格隨之下跌,使得以此為基礎的ETF淨值跟著下滑。

對於長天期債券ETF而言,利率變動的影響幅度更大。例如,2022年美國大幅升息期間,長債型ETF就表現持續低迷(變便宜)。

即使是以穩健著稱的債券型ETF,也無法避免利率風險,因此投資人需依照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期間審慎選擇。

簡單來說:利率在變,就會影響債券ETF價值,買這類ETF要特別注意市場動向!

ETF風險三,重點懶人包整理

風險名詞定義如何避坑
流動性風險想賣賣不掉買成交量高的ETF
匯率風險美金賺到了,換台幣變少可以選「有避險」的ETF
利率風險政府升息 → 債券ETF變便宜留意市場利率,別亂買長債

ETF風險四、ETF下市與潛在成本有哪些風險?

雖然ETF多數是長期掛牌的產品,但並非「永不退場」。當ETF規模不足、表現不佳或市場環境劇變時,也有可能遭遇下市、清算等狀況。

此外,許多投資人關注的配息與費用問題,也潛藏著不少容易忽視的成本風險。這一節將帶你揭開這些潛在風險的真面目。

ETF下市風險

許多新手誤以為ETF一旦掛牌就能永久交易,事實上,ETF若長期規模不足或淨值持續低迷,就有可能遭遇下市風險。

根據金管會規定,股票型ETF若連續30個交易日平均規模低於1億元,或是淨值累積跌幅達90%,投信公司就可能進行終止上市程序。

例如,富邦發達(0058)與FH美國金融股(00767)皆曾因規模過小而下市,造成投資人被迫贖回、無法進行市場交易的困境。

投資前應審視ETF的資產規模、發行歷史與成交活絡度,避免買入「不穩定掛牌」的產品

內扣費用與高配息風險

內扣費用與高配息風險 ETF雖然費用比主動型基金低,但仍會扣除信託管理費、保管費等內扣費用(Total Expense Ratio)。這些費用不會在交易時顯示,而是每日內部自動從淨值中扣除,長期下來將侵蝕報酬。

更具體來說,你不會感覺到它在扣,但你看到的淨值就是已經被扣完的數字(就像你每次領薪水時,已經扣完健保勞保那種感覺)。

部分主打高配息的ETF,為了維持誘人的年化殖利率,有時會動用本金或不穩定的資本利得來配息,看似現金流豐沛,實際上卻可能在消耗淨值。

若配息後ETF價格未能迅速回升,投資人將面臨「領息賠價」的困境。選擇高股息ETF時,除了殖利率,更應關注配息來源與持股穩定度

ETF風險四,重點懶人包整理

名稱定義如何避坑
ETF下市風險ETF規模太小、表現太差,可能被強制收攤選規模大、有成交量的ETF
內扣費用ETF每天偷偷從淨值裡扣管理費、保管費查看ETF總費用率(TER)
高配息陷阱有些高配息其實是拿本金來配給你查配息來源是不是來自穩定現金流

ETF風險|看見風險,才有能力掌握報酬

投資ETF固然是進入理財世界的好選擇,但如果只看到它的「低門檻」與「便利性」,卻忽略背後的風險樣貌,很可能在市場的下一個波動來臨時,陷入措手不及的困境。

透過本篇文章,完整解析了從市場到產品設計,從操作行為到潛藏成本的四大類ETF風險,並附上實例與避雷建議,協助你看清每一層風險的面貌。

📝下一步,你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回頭檢視自己目前持有的ETF是否存在上述風險。
📌查詢ETF的折溢價(資產規模)與流動性狀況(成交量)。
📌重新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選擇與目標相符的ETF類型。
📌尋求專業意見或善用公開資訊觀測站、投信官網了解產品細節。

💡小提醒:風險不可怕,可怕的是對風險一無所知。當你有意識的選擇、學會避開不必要的錯誤,就能更安心的在ETF投資之路上前行。

 

參考資料:

  1. 金管會:新聞稿-金管會提醒ETF並非穩賺不賠商品,投資前應先瞭解商品特性及注意風險-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https://www.fsc.gov.tw/ch/home.jsp?id=96&parentpath=0,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2403270001&dtable=News
  2. Hi!錢錢:為什麼不要買ETF?投資新手必看!解析ETF投資風險與常見問題
    https://www.hi-money.com.tw/new/etf/
  3. 工商時報:投資台股ETF有風險嗎?專家提醒存股族注意六大關鍵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223700005-430403
  4. 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s://mops.twse.com.tw

延伸閱讀